文/傅硕 (来源:地产大哥,微信号:dichandage)
万科正遭遇近20年来前所未有之变局。继“君万之争”21年后,“前万之争”已经打响,前海人寿姚振华会重蹈君安一代枭雄张国庆覆辙吗?
万科的股权分散程度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少见。万科是一家没有实际控制人的公司。这种特征,使万科比较容易成为恶意收购对象。彼时,君安总裁张国庆扔下一句话,“既然是主任发话了,就是一盘子臭狗屎让我吃,我也把它咽下去。” 史无前例的“君万之争”终于画上句号。
世异时移。在2015上半年的频繁交易中,前海人寿姚振华操盘手法老辣、老到,高抛低吸,多边获益,最终在7月25日将万科股权增至10%。
其间,万科处处狙击。
7月6日,万科抛出将拿出100亿以内额度回购公司股票的方案;
7月9日,万科执行副总裁王文金个人自掏腰包42万提振市场信心,在二级市场增持;
7月14日,万科拿出颇有诱惑的分红方案影响股东,每10股现金分红4.75元;
7月17日,万科发出通知,召开股东大会,商议股票回购事宜……
至少从目前看,万科的狙击并没有阻止前海人寿姚振华入主万科的步伐。前海人寿持股万科的比例直追大股东华润14.9%。值得关注的是,大股东华润早在2014年就开始减持万科股票。
抛开媒体人眼中的“野蛮人入侵”,从专业视角来还原万科当下之时局,更有估值意义。受万房投资委托,自媒体《中国房地产评论》披露该研究机构的部分最新研究成果。
未来通往何方,万科何去何从?
正所万科言:容纳我们生长的大地已沧海桑田,我们以往成功所依赖的天空也或已斗转星移。确实是深思的时候了。
深思1:房价单边高速上涨的时代已经结束,“盈利靠通胀,成长靠投资”的时代成为过去,万科新的高效的商业模式在哪里?
深思2:万科将自身未来十年的业务版图归纳为:“三好住宅” “城市配套服务商”,这是否符合市场趋势,经得起市场检验?
深思3:千亿万科欲摆脱大企业“创新困境”,事业合伙人能走多远?
三大思考,背后的核心是,万科未来成长的推动力是什么?在哪里有效增长,如何高质量增长?增长的最佳时机是什么?以多快速度增长?如何改进增长的途径?如何将营业增长与价值增长相结合,从而获得“创造价值”?
过去10年,万科高速发展同时,破坏了原有的公司文化,逐渐失去灵活性,招来股东更高的期望。近一年多来,万科人才流失严重,股东信心丧失,“外乡人”收购动作频频。
在诸多问题认识上,我们与万科管理层认识有趋同性,比如:
如何建立更有效的管理架构及方式来管理日渐庞大的组织体系,吸引并激励人才;
如何整合大股东与万科现有的资源和组织,实现优势互补;
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电子商务模式,实现在新经济中的价值飞跃;
如何提高质量和服务,寻找更多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的合作伙伴;
如何保持成本优势,发现和投资新的增长机会;
如何继续扩张,威慑新的潜在竞争者;
……
万科给出的方案是:事业合伙人制度和跟投制度。
但是,我们认为,万科基于内生性增长的发展道路已经走到尽头。
万科举例认为事业合伙人制度的有效性:2010年推出经济利润奖金制度以来,万科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逐年上升,到2012、2013年,上升到19.66%,这是万科二十年来的高位。
全面摊薄净产收益率成为史上高位同时,股价为什么波澜不兴?
根本原因是,万科没有重视roe增长的真实因素。恰恰是因为合作式开发,引入资本合伙人,导致万科营收、roe提升。以郁亮以首的管理层不愿意承认这一点,借题发挥导入内部管理层合伙人制度和跟投制度。我们认为,以郁亮为首的管理层这种做法,有悖王石先生一贯倡导的职业经理人文化,不利于万科将来的发展。
如果说,事业合伙人团队承受比股东更大的投资风险,我们认为,股东未来的风险更大。这不是所谓的共担,而是有预谋的蚕食万科股东的权益。
请郁亮先生举例说明,全世界500年来哪家大型重资产型企业通过“事业合伙人制度和跟投制度”解决其下一步的发展。
在数字化市场中,转变企业的本质要求是:锐利的商业眼光、对行业的深入见解、优秀的运营能力和战略性的技术。
鉴于此,我们认为:
1、万科要推行轻资产战略,进一步加大合作开发力度,强降土地储备,大幅减少资金占压。
2、将“城市配套商”的提法进一步明确为“服务型企业”,根据万科的资源禀赋,规划服务产业板块,通过收入和净利润两项指标,对管理层进行服务业的经济指标考核。
3、成立金融集团,创新发展模式。如何做到真正的“互联网 金融”,加快金融集团发展,要在新板块服务型企业的基础上延展和做功课。
4、加大海外优质资产并购步伐,扎扎实实推动沉淀的优质资产证券化。
5、实施更进一步的开放式发展战略,包括引进新型战略股东,进一步改善万科治理结构。
研究结论:鉴于万科局势和现状,有必要在近期召开股东特别大会,改组以郁亮为首的管理层。
(傅硕,万房投资首席投资官)